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医院新闻>8.8 “全民健身日” | 心血管患者运动相关的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8.8 “全民健身日” | 心血管患者运动相关的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3-08-09 点击数:360

高血压患者应每天进行至少 3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5~7 天/ 周。这样可使血压降低 7/5 mmHg 。另外还建议进行每周3天的力量训练,其降压效果可能与有氧运动相当,甚至更大。如果需要参与高强度运动,需要评估心血管情况,以确定是否有运动诱发的症状、对运动的过度血压反应及是否存在靶器官损伤。如果收缩压 >160 mmHg,则应推迟,直到血压得到控制。对于血压没有得到控制的人群,建议暂时限制参加竞技运动,但技巧性运动除外。对于高危人群,包括靶器官损伤(如左心室肥大、舒张功能不全、超声显示动脉壁增厚或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即使血压控制良好,也不建议进行铁饼 / 标枪、铅球和举重等项目,其他竞技运动可以参加。如果在运动试验中,在 100 W 的负荷下,收缩压上升到 >200 mm Hg,则应优化降压药物治疗,并进行临床评估,包括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即使运动员在休息时血压正常。体力活动可使血清甘油三酯降低高达 5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5%~10%,这可以通过 3.5~7.0小时/ 周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多数情况下 30~60 min/天 的运动实现。对于患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者,建议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对于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运动员,经常锻炼很少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参考范围或接近参考范围,因此,应严格遵守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减轻BMI、峰值运动限制和血脂异常均是有效的,二者结合可有效控制血糖。理想的锻炼计划是每天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例如至少 30 min 的快步行走,大多数时间进行 15 min 的力量训练以及较轻强度的活动(站立、步行)。也可通过柔韧性和平衡运动来补充,特别是老年人或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对于肥胖或中心性肥胖患者,建议每周进行 3 次力量训练, 此外还进行中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 30 min,建议每天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对于无症状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如果功能成像或常规运动负荷试验未诱导出心肌缺血,可根据个体情况参与所有类型的运动,包 括竞技运动。在风险因素控制和治疗优化后,应鼓励心力衰竭患者立即开始身体活动。最初也可规定和监测家庭锻炼计划。可同时考虑低强度至中等强 度的娱乐体育活动与结构化锻炼计划。如果监测没有发现任何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则允许进行所有类型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无论 有无症状,不推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高强度力量和耐力运动。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不推荐进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竞 技和娱乐运动。射血分数 <60% 的重度左房室瓣反流患者不推荐参与竞技运动。对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如果有心脏症状、心脏骤停史,或不明原因晕厥,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30 mmHg,运动引起血压反应异 常或心律失常的人群,不推荐进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竞技和娱乐运动。不推荐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参加高强度的娱乐锻炼或任何竞技运动。 对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不推荐参加高强度或极高强度运动:心脏骤停或不明原因晕厥的症状或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 <45%;动态心电图或运动试验中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磁共振提示广泛的晚期钆增强(>20%);高危基因型。对于可能或明确诊断为心肌 炎或心包炎者,不推荐在炎性反应活跃时参加休闲或竞技运动。急性心肌炎后 3~6 个月不推荐参加中到高强度锻炼。 推荐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以预防心房颤动。推荐在参加体育运动前进行评估,并管理结构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障碍、酗酒或滥用药物以 及其他会导致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症状性心房颤动和 / 或考虑到运动表现的影响,而不想接受药物治疗的运动锻炼者,推荐进行 心房颤动消融治疗。不推荐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有直接身体接触或容易受伤的运动。不良的运动习惯往往容易引发意外损伤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下面这几个容易犯的错误习惯,看看你有吗?
心血管病患者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1小时。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林密集的地方晨练,因为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无益健康;其次,早晨冠状动脉张力较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早晨6时至9时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空腹晨练易造成低血糖。饭后立刻运动易造成消化不良,且饭后大量血液进人胃肠道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会使人有困意。而且,饭后心脏负荷增加,餐后立刻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应该避免饱餐后两小时内运动。剧烈的运动容易造成骨折及关节脱位以及心脏不适等情况。最好选择节奏相对缓慢的运动,太过剧烈的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超负荷运转,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易发生危险。心血管病患者运动的目的不是使人疲劳,而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心脏的能力。过度运动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分解蛋白产生能量 为补充过度运动的需要,会造成身体组织过多消耗增加。加快器官衰老,而且过度运动加重心胜过度使用,超出其负荷能力。长期下去,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于身体。
不仅是心血管病患者,对于任何人都一样,运动不能盲从,跟着感觉或者跟着别人盲目锻炼,这样不仅不能够增进健康,反而会使自身情况恶化,一定遵循医师制定的科学运动处方,杜绝自我感觉的盲目运动。例如,中老年人群并不适合上下台阶运动,易损坏膝关节,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心血管病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不能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突然增加运动量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身体状况不好或没有休息好,以及运动中出现不适甚至心绞痛症状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不要强行运动。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运动建立在心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之上,两者有各自临床治疗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转自公众号招远市人民医院